【台北市】中山區-景點-台北光點之家
簡介:
昭和元年(1926年),由「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在台北市御成町4丁目9番地,即今台北之家所在地,建立領事館,之後一直沿用到戰後。新領事館地基面積有 375坪,係美國政府向台灣土地建築公司租用,因此美國一度欲購地擁有,但為臺灣總督府婉拒。當時,台北御成町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二段),為城內通往圓山神社的主要道路,昭和16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兩國宣戰,領事館業務即日停辦。
民國43年〈1954〉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民國46年〈1957〉美軍事顧問團上士槍殺劉自然事件、民國49年〈1960〉艾森豪總統訪台、民國60年〈1971〉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民國68年〈1979〉中美斷交等事件,皆與本建築物與歷任大使息息相關。歷任大使對台北的文化藝術亦相當關注,黃君壁、藍蔭鼎、余光中、陳若曦等皆曾是官邸座上客。故此建築不僅是中美關係的見證,也是台北文化發展的地標之一。然而,隨著1979年中美斷交後,領事館於該年度 2月28日關閉,最後一任大使安克志離台,建築物始正式關閉使用。內政部於民國86年〈1997〉2月20日指定本建築物為第三級古蹟。
建築風格
外觀為白色的二層樓洋式建築,風格類似美國南方的殖民式樣,平面略成方形,入口朝北,東側突出迴廊可供遮蔽之用,室內則採中央走廊梯間佈局,廊柱為簡潔的希臘柱式。
蛻變成家
從民國68年(1979年)到民國86年(1997年)的十八年間,這棟建築物處於荒煙蔓草中,閒置多時,成為第三級古蹟後,為妥善維護古蹟空間,由台北市文化局疾呼奔走,經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新台幣六千萬元,將建築物本體修復後,委託由侯孝賢導演擔任理事長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經營。經各方審慎規劃後,決定將其活化為以電影文化為主的藝文空間,本建築物定名為「台北之家」,並於民國91年(2002年)11月10日正式開館。
舊園新意
一處原本荒蕪的美麗庭園,在古蹟活化、新生的理念下,舊物加新意,夢想在此完成。
【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將台北之家的經營主題定位為「結合古蹟魅力與電影藝術,成為創意交流的場域」。希望為國內藝文創意產業工作者提供一個聚會場所,一個創意的發生點。透過影展、講座、工作坊等各種活動,讓跨領域的意見得以交流,進而激發更多創意。期待古蹟空間與電影結合,產生新的樣貌,讓古蹟的歷史意義結合影像藝術,增廣文化視野,並涵養文化深度。
原文出處:SPOT光點台北電影館‧http://www.spot.org.tw/
來到這裡除了拍拍美麗的洋式建築以外,還可以到這吃午餐或是享用下午茶即晚餐。
一進口的左側就是光點的珈琲時光。
一樓的另一邊則是文創專賣店,裡面所有的商品都是自創作品,還有販售電影的DVD喔!
在一樓正前方(樓梯下方),是電影的售票處,前往看電影的朋友記得在這邊購票喔!
*電影院不提供刷卡服務
上去二樓後右手邊是光點的紅氣球,在這裡也可以聽著音樂看著風景享受美食呢!
另一邊則是一個小型的展覽空間及多功能藝文廳。
光點電影院的位置在領事館的左方,電影院只有一間,位子均為自由座,共80個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