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萬華區-景點-西本願寺
簡介:
日治:
1932年落成的臺灣別院本堂
臺北別院時期
1895年,從軍布教使、軍隊慰問兼開教視察使渡台。
1896年開始布教,並設立台北教會。
1897年時,買收新築用地並創設婦人會,同時也開設龍谷學校。
1899年,臺北布教所獲得公認。新築工程則開始於1900年。
布教所在1901年昇格為臺北別院,並且入座木佛本尊。
1903年時布教所成立少年教會。
1910年,成德學院開院,且開始蕃界布教。
1913年,發行雜誌《慈光》,並廢撤蕃界布教使。
少年教會在1915年時改稱日曜學校。
1916年時,再創設大稻埕本島人布教所。
前法主大谷光瑞則在1917年時視察台灣。
1922年,成德學院讓渡總督府。
1923年,御廟所與鐘樓會館完工。
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則是在1924年新築落成。
1925年,臺北別院舉行了開教三十年紀念傳道,同年創立樹心幼稚園。
1929年改稱臺灣別院。
新築起工式舉行於1930年,並在1931年上棟。
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並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同年開設台南家政女學校。新建築占地有390坪。
民國:
戰後西本願寺部份建築做為理教的理教公所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
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
警備總部第二處設置在此,二二八事件後,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
中華商場與西本願寺
西本願寺大部分建築於1975年焚燬。
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
2011年5月起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開始整修,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
2014年3月台北市文獻會遷入西本願寺廣場。
原文出處:維基百科-西本願寺 (臺北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9C%AC%E9%A1%98%E5%AF%BA_%28%E8%87%BA%E5%8C%97%E5%B8%82%29
重整後的樹心會館在週末會有一些藝文活動,有著閒情逸致的人不妨到輪番所點杯茶來享受日式風情的建築,又或者和古鐘合照做紀念也可以。
藝文活動場次內容可點連結看看唷! http://goodart.com.tw/
目前樹心會館做為活動的場地
目前的活動已排到4月25日,有藝文講座及音樂沙龍。
已有多年歷史的鐘樓,重新整修過後的鐘樓可以讓遊客上去唷!
有著日式建築的輪番所目前是一間茶館,平日可以預約,假日就不接受預約,需等候排隊。
因為最主要的寺廟建築物已拆,只留下御廟所臺基跟本堂台座的底......
原始風貌只能從過去的照片中看到,實在是可惜呢!只剩下平台......